回到自己的府邸之后,李元啟迅速寫了一封奏折。
是關(guān)于災(zāi)民的安置和征召的奏折。
他根據(jù)秦少白的建議,提出征召災(zāi)民,用抵稅的方式支付酬勞,另一份酬勞就是每天兩頓飽飯。
而天安城中,需要用工的地方確實很多。
城墻需要維修,宮殿需要修繕,道路需要修整,水渠需要拓寬,清淤,城中百姓家的夜香需要清理,城外的道路也平整。
真的要說起來,需要用工的地方太多了。
正好,眼下有十萬災(zāi)民。
這真是個好機會,可惜之前,朝廷百官竟然沒有一個人想到要將這些災(zāi)民利用起來,只當(dāng)他們是負擔(dān)。
李元啟是皇子,因此,這個折子能夠直接送到李承澤的手中。
“來人,傳老三覲見!”
李承澤看過這道奏折之后,臉色一變,立即高聲喝道。
“稟陛下,三皇子殿下就在門外!”
高昌急忙回道。
“讓他進來!”
李承澤沉聲說道。
“拜見父皇!”
李元啟認真的行了一禮。
“免禮,這個奏折,真的是你寫的?”
李承澤沉聲問道。
“是的,父皇,這道折子剛剛才寫完!”
李元啟點點頭。
“你是如何想到這種方法的?為何之前沒有想到?”
李承澤沉聲問道。
“不敢欺瞞父皇,今日,兒臣去了一趟西山,有感而發(fā),回來之后仔細思索了一番,這才想到了這樣的方法!”
李元啟沉聲說道。
“原來如此!”
李承澤點點頭。
西山那邊一直在招募災(zāi)民,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收納了兩萬災(zāi)民的事情他清楚,朝廷之所以沒有用這種方法,就是因為國庫中拿不出銀子。
說來可笑,小小一個西山,小小一個秦家,能夠負擔(dān)兩萬災(zāi)民的薪酬支出,堂堂一個靖國,竟然支付不起十萬災(zāi)民的勞務(wù)費。
想到這里李承澤就感覺到臉上火辣辣的。
“招戶部尚書,工部尚書!”
李承澤沉聲說道。
“是!”
高昌應(yīng)了一聲,立即去傳旨。
雖說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晚上了,宮門已經(jīng)落鎖,百官這個時候是不能進宮的,但是皇帝有旨就另當(dāng)別論了。
不多時,戶部尚書劉傳林和工部尚書魯三通就到了宮里。
“你們看看這上面的方法是否可行!”
行禮之后,李承澤將奏折遞給了戶部尚書劉傳林。
劉傳林看過之后大贊:“此法可行,雖說對來年稅糧有些影響,但是影響不大,最關(guān)鍵的是,這幾乎相當(dāng)于是免費的勞力啊,只需要提供一些糧食就可以了!”
說著,他將奏折遞給了工部尚書魯三通。
魯三通也是一驚。
“陛下,如此一來,天安城的很多地方都能得到修繕,不但災(zāi)民問題都解決了,而且我們還能得到煥然一新的天安城,而付出的,僅僅是一些糧食,這筆買賣,劃算!”
“如此說來,二位愛卿認為此事可行?”
李承澤沉聲問道。
“可行!”
劉傳林和魯三通連連點頭。
“既如此,此事由三皇子李元啟牽頭,戶部和工部全力配合,務(wù)必將所有災(zāi)民都安置妥當(dāng)!”
李承澤沉聲說道。
“臣等遵旨!”
“兒臣遵旨!”
劉傳林,魯三通,李元啟同時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