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薊縣,幽州牧劉虞憂心忡忡,遼東太守明關(guān)咄咄逼人,兵鋒已至右北平郡。雖然明關(guān)打敗他的大敵公孫瓚,但明關(guān)也間接成為威脅幽州的強敵。
如果讓明關(guān)入主幽州,他這個幽州牧就顯得過于無能。
“中山相劉玄德長史陳溪前來求見?!?
“有請?!?
很快,楚天曾經(jīng)在劉備勢力見到的異人軍師陳溪來見幽州牧劉虞。
“中山相為何遣你前來?”
“中山相為中山靖王之后,與幽州牧同為皇室宗親,今幽州有難,特遣在下前來拜訪。若牧大人需援助,中山相愿助州牧大人,抵御強敵?!?
“劉玄德新敗,自身難保,何以助我?”
“中山相麾下猛將如云,又身經(jīng)百戰(zhàn),之所以敗給冀州袁本初,是因為無人相助爾?!?
陳溪暗中指責劉虞作為盟友,沒有及時出兵相助劉備,否則巨鹿之戰(zhàn),劉備也不會敗給袁紹。
袁紹麾下可是擁有異人領(lǐng)主相助,相比之下,劉備就是孤軍奮戰(zhàn)。
以劉備目前的勢力,還和袁紹打的有來有回,已經(jīng)相當難得。如果幽州牧的十萬大軍當時參戰(zhàn),勝負不可知也。
對此,陳溪對幽州牧劉虞深感不滿。他的決定影響河北的格局。
劉虞被陳溪暗諷,頓時慚愧:“當日之事,今思之,甚不明智。實乃當初新敗于公孫瓚,這才未南下冀州。”
陳溪游說:“公孫瓚驍勇善戰(zhàn)之將,然遼東太守明關(guān),麾下更有無雙猛將常遇春。如果州牧大人連公孫瓚都難以擊敗,等公孫瓚被明關(guān)所殺,您又如何抵擋呢?不如拜中山相領(lǐng)幽州長史、安北將軍,一旦明關(guān)企圖爭奪幽州,州牧大人將軍隊委托于中山相,合幽州、中山兵力,則南可抵御袁紹,東可拒明關(guān),此為上上之策。合則強,分則弱,切勿慮也?!?
“之有理?!?
幽州牧劉虞考慮到自己缺乏軍事才能,于是任命劉備為幽州長史,上表朝廷為安北將軍,必要時督幽州十萬大軍,與劉備自己的兵馬共同行事。
劉備的勢力范圍覆蓋幽州,此舉動引起不小的轟動。
劉備勢力的意圖,對于異人而太過明顯。
劉備投靠陶謙,為陶謙出力,結(jié)果就成為了徐州牧。劉備投靠劉表,為劉表出力,便成為了荊州牧。劉備為劉璋抵御張魯,便領(lǐng)益州牧。
這次,異人們都看出來,劉備想要當下一任幽州牧啊。
劉備與袁紹在爭奪冀州的戰(zhàn)斗中處于劣勢,袁紹和異人領(lǐng)主合力,兵多將廣,劉關(guān)張再加上一個突厥王子,不是袁紹的對手,只能將發(fā)展方向變?yōu)橛闹荨?
不少劉虞麾下的門客勸說劉虞要防備劉玄德,但劉虞沒有聽從。
魏郡太守趙龍聽說劉備出任幽州長史,冀州北部四郡與幽州連成一片,不由大驚。
冀南各郡惶恐,袁紹甚至憂郁,連續(xù)三日沒有怎么進食。
劉備控制冀州四個郡國,劉虞控制幽州五個郡國,一旦兩個勢力徹底合并,擁有九個郡國的劉備可以橫掃只有五個郡國的袁紹勢力。
劉備勢力借尸還魂的策略,改變河北局勢,讓劉備有機會追上徐州牧楚子謀。
北海國,營陵縣,經(jīng)過樂毅統(tǒng)帥大軍的大規(guī)模破壞,這座城池基本上毀壞,城墻坍塌一段。
守將太史慈被趙云與燕甲活捉,心有不甘。
“主公有令,將其送到夏城。同時,將其家人,同樣送往夏城?!?
樂毅收到楚天的命令。
太史慈本打算在途中設(shè)法逃亡,但聽說家人被俘虜,運往夏城,不能坐視不理,只好乖乖被送往夏城。
膠東縣,徐盛和鄭芝龍沒有浪費多少時日便攻占此城。守軍斗志全無,望風而降。
“將孔融和武安國押送到夏城。”
徐盛收到命令,派了一隊士兵將孔融和武安國運往夏城。
現(xiàn)在北海國和東萊郡的守軍不但望風而降,而且爭先恐后,孔融已經(jīng)沒有利用的價值。
至于北海無雙鐵錘武安國,只適合當副將或者護衛(wèi),讓他獨當一面,實在是難為他了。
楚天率領(lǐng)一批武將利用劇縣的傳送陣回到瑯琊國,同時調(diào)動主力軍團南下,轉(zhuǎn)變進攻方向。
留守青州兩個郡國的分別是樂毅攻勢軍團、伏波軍團。
其余主力,陸續(xù)從北海國撤出,集中精力對付其他諸侯。
壽春,可能會是下一個目標。
“命令陳登訓練廣陵防守軍團,如果出征壽春,則他的防守軍團沿著長江進攻九江郡?!?
壽春屬于揚州的范圍,占領(lǐng)壽春,相當于奪得窺視揚州的橋頭堡。
楚天回到夏城,暫時結(jié)束對四方的征討。對于李廣和杜如晦的泰山軍團進攻濟南國一事,楚天讓他們自由發(fā)揮。
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歷練,同時楚天不打算讓青州刺史好好發(fā)展。李廣和杜如晦發(fā)起對濟南國的戰(zhàn)爭,無疑會將青州刺史拖入戰(zhàn)爭的深淵。
作為楚天基本盤的徐州五郡卻沒有戰(zhàn)爭的壓力。
目前還在打仗的是泰山郡、北海國、東萊郡三個其他州的郡國,對徐州的影響甚小。
在對四方的討伐告一段落以后,楚天需要考慮眾人的功勞,對其進行提拔,以拉攏人心。
樂毅參與國戰(zhàn),攻泰山郡數(shù)城、破北海國高密和營陵,被楚天遷為偏將軍,領(lǐng)北海相。樂毅畢竟不是元老,而是降將,一度給楚天勢力不小的麻煩,給予這樣的官職已經(jīng)是優(yōu)待。
周亞夫始終拖住曹操的主力,沒有給曹操勢力任何發(fā)展的機會,雖然最近沒有出現(xiàn)在楚天面前,但其功勞不亞于其他攻城拔寨的武將。再加上楚天出任徐州牧時,已經(jīng)提拔周亞夫為偏將軍,所以楚天上表朝廷,請求封周亞夫為蕩寇將軍。
蕩寇將軍就比較有意思了,周亞夫要對付的是曹操,那么便是將曹操視為寇。
花木蘭、薛仁貴、趙云參與國戰(zhàn),有擊敗于禁軍團、田忌軍團之功勞,被楚天遷為裨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