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將軍,救我!”
祖逖被宋江賣了,只能向撤退的孫堅求助。
“主公,我們堵住城門!”
孫堅還有七八萬人,江東四將和周泰、蔣欽,率兵擋住出城的守軍,孫堅得以分兵救援祖逖。
董平和花榮各率一支步兵從左右夾擊,做出包抄楊家將和李廣的趨勢。
孫堅與紀(jì)靈親自領(lǐng)中軍,救走祖逖。
“飛將軍李廣在此,休走!”
李廣彎弓搭箭,動作一氣呵成,向前方有幾百士兵保護的孫堅射出一箭!
孫堅以古錠刀擋住李廣的箭,撞擊時產(chǎn)生的力量讓孫堅的兵器險些脫手。
作為皇級兵器的古錠刀,刀身竟然出現(xiàn)白痕。
如果古錠刀不是皇級兵器,說不定已經(jīng)被摧毀。
李廣再取一箭,準(zhǔn)備射殺孫堅。
突然,一股危險的感覺襲來。
李廣轉(zhuǎn)身,原本用來射殺孫堅的箭當(dāng)即射出。
兩支箭在空中碰撞,幾乎在同時被摧毀。
李廣看向射箭之人,對方很明顯也是一個用箭的高手。
花榮的表情比李廣還要錯愕。他趁著李廣將全部注意力放在孫堅身上時,這才進行偷襲,不料李廣根本就沒有瞄準(zhǔn),直接以箭破箭,擋住了花榮的暗箭。
花榮被稱為小李廣,弓術(shù)嫻熟、百步穿楊,但在真正的李廣面前,卻是小巫見大巫。
李廣搭了第三支箭,破空而出,射向花榮!
花榮也同時射出一箭,試圖攔截李廣的箭,同時側(cè)身躲開。
然而,李廣的箭太快,花榮的箭無法將其攔截,鋒利的箭簇從花榮的肩膀劃過,撞擊扎甲的鐵片,直接導(dǎo)致鐵片凹陷,扎入扎甲之中。
李廣的箭中蘊含的力道讓花榮的肩膀吃痛。
自己根本不是李廣的對手!
花榮意識到這一點,立即引馬而走。同時花榮不時回頭,向李廣射箭,干擾李廣的行動。
如果將后背暴露給李廣,那么往往意味著會被射殺。李廣的箭術(shù),出神入化。
“沒想到還有個好手,不過也僅此而已?!?
李廣手中握著第四支箭,角弓繃緊,發(fā)出輕微的顫抖聲。在箭弦被松開的一瞬間,這一支箭呼嘯而出!
花榮咬牙,直接從戰(zhàn)馬滾落,以避開李廣這一支箭。
花榮在地上滾了幾圈,取而代之被射中的戰(zhàn)馬發(fā)出悲鳴聲,而后重重倒在地上。
花榮極其狼狽,只能奪走另外一匹戰(zhàn)馬,繼續(xù)逃亡。
如果剛才他被李廣射中,定會當(dāng)場陣亡。
“休想要走?!?
李廣向箭囊中取箭,卻發(fā)現(xiàn)箭囊已經(jīng)空空然。
“……”
李廣只好放棄使用弓箭,換上環(huán)首刀砍殺敵兵。
沒了弓箭,李廣的的威脅相對減少。
楊家將殺破祖逖的大軍阻擋,奮勇向前,其中穆桂英率領(lǐng)的一部分兵馬撞見董平阻擋。
董平手持雙槍,一槍刺死一個步卒,在壽春士卒中沖殺,幾十士卒被他所殺,士卒畏懼不前。
孫堅從宋江那里獲得的武將董平擁有不俗的武力,引來穆桂英的微微惱怒,以及戰(zhàn)意。
“死,都給老子死!”
董平浴血奮戰(zhàn),莽撞地沖入敵陣,左突右沖,一把短槍格擋,一把短槍殺敵,又或者兩把短槍在同時殺敵,威不可當(dāng)。
楊家將從壽春帶來的步兵只是低階步兵,并非魏武卒、燕甲等高階重甲步兵,因此對董平的威脅不大,董平才敢自恃武藝高強,殺入敵陣,收割士卒的性命。
突然,一匹戰(zhàn)馬疾馳而來,穆桂英的梨花槍刺出,猶如梨花飛舞,籠罩董平!
穆桂英對他的威脅極大,給董平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董平有一種危險的預(yù)感,他竭盡全力抵擋,兩把短槍一攻一守,擋住梨花槍的同時,一把短槍刺向穆桂英。
梨花槍在穆桂英手中仿佛活過來一般,極其靈動,抽開刺向自己的短槍,同時破開董平的另一支短槍,刺向董平的肩膀!
穆桂英的動作靈活且迅疾,一個照面,連破兩支短槍,威脅董平的性命。
董平汗流浹背,急忙向一側(cè)躲閃,堪堪躲開穆桂英的攻擊。
隨后,董平調(diào)轉(zhuǎn)馬頭,準(zhǔn)備迎擊穆桂英的下一次攻擊。
他終于看清楚攻擊自己的女將的長相,頓時見色起意。
不過他認(rèn)為自己的武力不是穆桂英的對手:“小娘們,不如投降于我,跟著我為長沙太守效力,可以饒你一命?!?
“受死!”
穆桂英再次持槍刺來,被董平的雙槍格擋!
三支長槍廝殺,穆桂英以一桿梨花槍,徹底壓制董平,董平在其面前,竟然只有防守的力氣,而無力進行反擊。
合肥城中守軍見孫堅大軍離去,受傷的張遼咬牙堅持,率兵出城接應(yīng)楊家將,被堵在城門的江東四將攔截。
除了江東四將,還有周泰、蔣欽兩個武將,他們熟悉淮南的地形,在這片土地上,無往而不利。
周泰可能是江東派系的本土武將之中,最為兇猛的幾個人之一,敢于拼命。
此次合肥大戰(zhàn),死于周泰的大刀之下的士兵,可能已經(jīng)有百人。
周泰被流矢射傷,反而愈戰(zhàn)愈勇,武力根本不會下降。
孫策也投入戰(zhàn)斗,連殺十余人,已經(jīng)有小霸王的風(fēng)采。
“主公已救出祖逖將軍,公瑾提議交替撤退?!?
江東四將與出城的張遼一行人鏖戰(zhàn)之時,周瑜派人前來,令孫策和江東四將等人及時撤去。
周瑜挑選的時機,頗為微妙。
張遼與楊家將尚未匯合,此時撤去,不會有多少損失。
張遼幾乎以一己之力,扛住諸多武將的攻擊。合肥之戰(zhàn)又耗時頗久,已經(jīng)力竭,握著戰(zhàn)戟的雙手都在顫抖。
江東四將為一隊,孫策、周泰、蔣欽為一隊,交替抵擋張遼追擊,任何一隊都不是力竭的張遼可以擊破的。
再加上地形對騎兵不利,兩隊兵馬順利回到營地中,憑借營壘固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