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國的安州城,這一座城池經(jīng)歷了義州城的命運,被樂毅統(tǒng)帥的遼東軍攻陷,九萬高麗國將士陣亡、被俘,主將姜邯贊被迫放棄安州城,向第三道防線——西京撤退。
在攻打安州城一戰(zhàn),樂毅驅(qū)使三萬高麗國降兵當炮灰,吸引安州城守軍的箭雨,填平壕溝。
安州城經(jīng)過慘烈的戰(zhàn)斗,又是斷壁殘垣。
攻破義州城、安州城兩座高麗國北部的要塞城池,遼東軍也因此陣亡十萬。
高麗國在北部損失的兵馬則多達二十六萬。
高麗國最重要的兩座城池之一的西京平壤城,已經(jīng)在樂毅的兵鋒威脅之下。
“開啟安州城的傳送陣,讓遼東城的兵力、糧草、兵器運送至高麗國?!?
樂毅開啟安州城與遼東城之間的傳送陣,保證可以獲得來自遼東城的補給。
高麗國大戰(zhàn),消耗的箭矢千萬,即使樂毅也認為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
不過,楚天勢力是目前東亞最富庶的勢力,占據(jù)了華北平原、關(guān)中平原等農(nóng)耕區(qū),又與東瀛貿(mào)易,煮海為鹽。
樂毅在安州城休整十日,遼東城為樂毅的遼東軍補充了箭矢,并且提供五萬低階士兵,讓遼東軍的兵力恢復到25萬人。
樂毅繼續(xù)向南進軍,目標直指高麗國的西京。
西京,主將為高麗國大將姜邯贊。
姜邯贊在西京集結(jié)三十多萬大軍,誓死抵擋遼東軍。
然而,姜邯贊卻知道這三十萬大軍的虛實。
高麗國不可能擁有百萬精銳,相反,只有少量的精銳,絕大多數(shù)是低階兵種,還有不少義軍、鄉(xiāng)勇。
所以明明高麗國屬于守勢,損失反而比遼東軍更多,遼東軍在強攻的前提下,陣亡十萬,而高麗國大軍卻陣亡了二十六萬。
如果在野外會戰(zhàn),說不定高麗國大軍陣亡的數(shù)量會達到35萬。
高麗國已經(jīng)在拿國運來抵擋遼東軍的攻勢。
高麗國的青壯數(shù)量不及漢帝國,這樣消耗下去,說不定即使最終守住高麗國,那么與亡國也沒有多少區(qū)別。
西京有三十萬守軍,面對二十五萬遼東軍,卻人心惶惶,認為無法防守。
遼東軍實際上不僅僅是二十五萬大軍,樂毅還驅(qū)使五萬高麗國降兵作為先鋒,相當于也有三十萬大軍。
同樣是三十萬,樂毅的遼東軍士氣高漲,西京已經(jīng)有人逃亡。
“封閉城池,婦孺老幼可以離開,但青壯之士,不可離開此城,與此城同存亡!”
姜邯贊下令閉城,禁止西京的青壯離開,否則守城更難。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糧食的問題,而是可不可以在樂毅的強攻下,支撐一個月的問題。
高麗國大軍的士氣已經(jīng)下降,西京又是巨型城池,需要人數(shù)龐大的守軍。
“別開玩笑了,義州城、安州城損失了幾十萬青壯,我們留在西京,就是死路一條!”
“不如退到開京,死守開京,直接放棄西京!”
“放我們出城!”
一群高麗國的玩家、平民擁擠在城門口,想要在遼東軍兵臨城下之前,離開這座危險的城池。
遼東軍對付高麗國大軍、城池,毫不留情。
殘酷的大戰(zhàn)可能會將西京夷為平地。
森嚴的高麗國士兵持長槍,擋在城門口,只放走老幼婦孺。這些人留在城池里只會消耗糧食。
陰云密布,西京陷入一片混亂。
西京的傳送陣,一隊金發(fā)碧眼的火槍兵從傳送陣出來,駐守傳送陣的高麗國士兵警惕地包圍這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