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隊夏軍兵馬脫離六十萬大軍,向升龍府長驅!”
“兵力幾何?”
“數(shù)千至一萬不等!”
“他們怎敢如此?”
統(tǒng)帥十余萬大越國兵馬在北部叢林阻擊六十萬夏軍的主將陳興道,得知有一隊夏軍兵馬長驅直入,直取升龍府,難以置信。
大越國好歹也可以集結幾十萬戰(zhàn)兵和輔兵。
這一支夏軍孤軍深入,將會遭到數(shù)以萬計的大越國兵馬圍剿。
“孤軍深入,無異于自尋死路。你們繼續(xù)在叢林中伏擊,我親自前往北江,殲滅這一路孤軍?!?
陳興道作為大越國的代表名將,在此時責無旁貸,帶著一隊親兵快速南下,試圖與部署在北江的大越國兵馬匯合。
大越國的防線分為三道,第一道防線是北部的叢林,第二道防線是北江、萬劫一帶的平原,第三道防線是升龍府。
孫策、周泰、養(yǎng)由基帶著八千江東子弟兵,快速突破第一道防線,孤軍深入第二道防線。
大越國興武王、明憲王、興讓王、興智王等王侯,以及上百個玩家領主、地方豪強,集結20萬兵馬,在北江、萬劫的第二道防線進行防守。
當?shù)弥魂爺?shù)千人的夏軍兵馬南下,駐扎在北江、萬劫一帶的王侯和玩家、豪強,無不義憤填膺。
“北江一帶的平原一覽無余,他們想要渡江,必定要從北江經(jīng)過,我駐兵于北江,你們的駐兵于萬劫津,一旦我在北江與敵接戰(zhàn),你們從萬劫津渡河,攻擊敵軍側翼?!?
陳興道的副將、陳圣宗養(yǎng)子陳慶馀,于陳興道不在場的情況下,只能肩負重任,進行指揮。
不是所有大越國王侯都有膽量抵擋大夏王朝的六十萬大軍,這些王侯已經(jīng)聞風喪膽。
大越國的文臣武將之中,陳興道、陳慶馀是主戰(zhàn)派的武將,猶如赤壁之戰(zhàn)的周瑜、魯肅。
除了史實文臣武將,大越國玩家的主戰(zhàn)熱情,甚至高于其他大越國王侯。
陳興道不在,這些王侯只好唯唯諾諾,同意陳慶馀阻擊孤軍深入的夏軍的計劃。
陳慶馀與一批大越國玩家領主領兵十萬駐扎在北江地區(qū),其他王侯和領主領兵十萬駐扎在萬劫津,位于戰(zhàn)場東邊,與陳慶馀僅僅隔著一條河流。
陳慶馀的部署對于進攻方十分危險。
一旦夏軍與位于北江的陳慶馀接戰(zhàn),另外十萬大越國兵馬從萬劫津渡河,一路兵馬抄斷后路,一路兵馬攻擊側翼,那么夏軍有可能全軍覆沒。
至于陳慶馀自己帶領的十萬大越國兵馬,背水一戰(zhàn),置之死地而后生。
“如果夏軍先頭部隊只有幾千兵馬,只要他們敢進攻北江,必定全部擊殺?!?
陳慶馀也算是大越國的名將,布下天羅地網(wǎng),等待孫策的江東子弟兵到來。
大越國已經(jīng)做好了放棄各座城池,進行游擊戰(zhàn)術的準備。
但這不意味著,大越國的主力會懼怕幾千人的先頭部隊。
“中原想要吞并周圍其他文明,豈可讓他們得逞?”
“蒙古人都沒能征服叢林,因兵糧耗盡而撤兵,大夏王朝也會不例外?!?
“先滅其前鋒,再切斷其糧草!”
數(shù)千大越國玩家在北江集結,與陳慶馀配合,一個個義憤填膺。
主將陳興道主張游擊戰(zhàn)術,多半與大越國玩家有關,大越國玩家知道游擊戰(zhàn)術的厲害。
所有大越國玩家摩拳擦掌,等待暴揍大夏王朝的先頭部隊。
按照他們斥候的情報,大夏王朝的先頭部隊只有幾千人,而大越國在北江、萬劫屯兵二十萬,沒有理由回避。
“夏軍先鋒兵馬來了!”
在北邊探查的大越國騎兵飛奔回來,驚動陳慶馀的十萬兵馬,大越國玩家紛紛登上高地,向地平線眺望。
地平線上,一條黑線出現(xiàn),夏軍的龍旗獵獵作響。
一員猛將持槍躍馬,在最前方開路。
夏軍越來越多,數(shù)千人的規(guī)模,在大越國破碎的平原上,也顯得頗為壯觀。
數(shù)千兵馬,卻有一股肅殺之氣。
“迎戰(zhàn)!”
陳慶馀領兵十萬,列陣迎擊八千江東子弟兵。
大越國的兵馬漫山遍野,黑壓壓一片,數(shù)量是江東子弟兵的十倍以上!
前排是持盾的大越國刀盾兵,后排是密密麻麻的弓箭手。
大越國的兵馬之中,還有幾十頭體型龐大的戰(zhàn)象。
十萬兵馬,規(guī)模更加龐大,沿著北江排列,形成三大軍陣!
“破敵!”
孫策望見黑壓壓的大越國兵馬,立即發(fā)起進攻!
兵貴神速!
在萬劫津的另一隊大越國兵馬沒有反應過來之前,率先擊潰眼前的兵力!
“殺!”
八千江東子弟兵,不知道敵人數(shù)量多少,只是跟隨主將前進。
孫策下達進攻命令,他們立即奮不顧身進攻!
“他們竟敢主動發(fā)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