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地區(qū),夏軍云集,兵強馬壯,旌旗招展。
夏帝楚天親臨征服兩年的河中地區(qū)。
河中地區(qū)已經逐漸被同化,原本的突厥人因為大戰(zhàn),損失慘重,失去叛亂的能力。
河中決戰(zhàn),楚天抓獲50萬俘虜,編為河中仆從軍軍團。
除了50萬河中仆從軍,還有50萬東瀛仆從軍、100萬中南仆從軍(來自東南亞文明區(qū)的俘虜),一共200萬仆從軍。
此次遠征,消耗兵力無數。
大夏王朝不愿消耗過多的國力,因此,開始招募數量龐大仆從軍作為炮灰,進行第二次西征。
除了兩百萬仆從軍,用于第二次西征的大夏王朝本部兵馬則有300萬,合計500萬。
兵力之強盛,比起第一次西征,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還沒有包括沙俄帝國的大軍……
北路長子軍有50萬兵馬,全部是大夏王朝本部兵馬。
用于進攻波斯帝國的兵力多達250萬,進攻印度半島的兵馬150萬。
還有50萬兵馬,用于掃蕩活躍在河中地區(qū)的努爾哈赤、拓跋燾等殘兵敗將。
楚天御駕親征,調動250萬兵力攻打波斯帝國。
楚天這一路兵馬,占了第二次西征兵力的一半,是絕對的主力。
新招募的圣級統(tǒng)帥韓信,率領150萬兵力進攻貴霜帝國、印度莫臥兒帝國。
可能相對于印度半島龐大的人口,150萬的兵力還不足夠,因此楚天給韓信的戰(zhàn)術是在征服印度半島的途中,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通過收服印度半島的降兵,進而征服整座印度半島。
楚天正面進攻位于波斯帝國的亞歷山大。
另外,楚天派出殺神白起去鎮(zhèn)壓努爾哈赤等人。
“若是擊敗十字軍,那么,海上同盟獨木難支,遲早是我們的囊中之物。發(fā)兵!”
楚天親自披甲,統(tǒng)帥250萬兵馬從河中地區(qū)出發(fā)。
大軍浩浩蕩蕩,如同蝗蟲。
維持如此龐大的大軍的補給線,難以為續(xù),楚天計劃在依靠后勤的同時,對波斯帝國進行劫掠,同樣是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的戰(zhàn)術。
波斯帝國是四戰(zhàn)之地,經過一系列大戰(zhàn),生靈涂炭,但這就是戰(zhàn)爭。
超過兩百萬夏軍進入波斯帝國的高原,目標直指亞歷山大的巴格達城。
波斯帝國,馬其頓、羅馬、西班牙大軍集結,還有海上同盟派來的英格蘭遠征軍,由黑太子愛德華、護國公克倫威爾統(tǒng)領。
羅馬帝國派出的兵力和將領數量僅次于亞歷山大。
凱撒已經頭發(fā)花白:“我已經預感到大限將近,可以在大限終結前,進行榮譽之戰(zhàn)?!?
“對你來說是榮譽之戰(zhàn),但別忘記了,你的背后是羅馬。一旦輸了,羅馬將會陷落,這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恥辱。”
君士坦丁板著臉。
即使沒有戰(zhàn)死沙場,凱撒也沒有多少天好活,然而君士坦丁還想要在凱撒、龐培死后,統(tǒng)一羅馬帝國。
“我會傾盡全力擊敗他們,這一次,我們三帝兵力合一?!?
“羅馬帝國,不能被輕視?!?
君士坦丁、凱撒、龐培達成了共識。
“誘敵深入,聚而殲之,此次由我和君士坦丁,共同統(tǒng)領大軍?!?
亞歷山大環(huán)視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