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雋朝堂地方軍旅三個地方都混過,運送輜重糧秣的確是辛苦差事,但楊胤并非庸才,不可能連這點事都做的錯漏百出。
久而久之,難免懷疑起楊胤的用意,東征失利對他有何好處?
將皇帝困死在遼東,扶持新王繼位?
那人選絕不是留守長安的趙王吳皓,況且還要解決一個大釘子――河間王吳嶺,性情固執(zhí)認死理,焉能容忍楊胤禍亂朝堂。
白雋心里留下一個模糊的猜測,不由得關(guān)注起遼東文武官員中楊胤一系的人馬。他處在糧道末端,交通要道,進出遼東的人口多從此地路過。
自小就在高門貴族圈里混,人緣好交游廣闊,狐朋狗友一大堆。稍微留心一些,就能獲得無數(shù)消息。
然后某一日發(fā)現(xiàn),楊碩借醉酒,已經(jīng)兩日未出門。
白雋請了一位相熟的好友,再度下帖子邀請楊碩飲酒。卻被以“身體疲憊,無法再飲酒”的蹩腳理由推拒。
無需再讓武藝高強的護衛(wèi)夜入楊宅探訪,白雋已然確定,楊碩逃了。
再看楊胤其他幾個隨軍,散在遼東各處的親兄弟堂兄弟、心腹手下,不約而同以各種理由不露面,醉酒、生病、受傷、出門打獵……
白雋篤定楊胤將有大動作,即刻密報前線的皇帝。
皇帝宣楊氏子弟前來御前效命,卻無一人應詔。
密令左神武軍追擊楊氏兄弟,遙望已被圍困二十余日搖搖欲墜的遼東城,暗恨不已。卻無奈只能不動聲色將邊緣的軍隊往后撤。
左神武軍乃是天子親軍,楊氏的子弟心腹未必能逃脫追捕。
結(jié)果追到涿郡附近,被一直找各種理由徘徊在后,不上前線的左屯衛(wèi)阻擊。
左屯衛(wèi)攻左神武軍,南衙軍打北衙軍,吳嶺的人攻擊皇帝的人……準確的說,是楊家的人攻打皇帝的人。
白雋都不敢想,吳嶺知道這個消息會不會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