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的,并非是學(xué)會劍法,用它來戰(zhàn)斗,而是要拓展自己的劍法根基和加深積累。是以,招式是否熟練是否精通,他并不在意,只要掌握劍法的精髓,明悟劍法的奧義即可。
一天一天過去,程翎迅速的參悟一塊又一塊的劍碑,不斷掌握劍碑上所記載劍法的精髓和奧義。
劍碑上的劍法,其實并非全部完整,有的是一整門,有的只是兩三招,有的只是一招,有的劍法,適用于戰(zhàn)斗,有的劍法,卻不適合戰(zhàn)斗,而適合修煉。
程翎參悟劍典之后,往往可以更加容易的參悟到其中的精髓,進(jìn)而將之掌握,而隨著程翎參悟的加深,積累拓展之下,再參悟其他的劍碑劍法時,又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十九塊劍碑......二十塊劍碑......
第九十九塊劍碑......第一百塊劍碑......
漸漸的,他參悟的劍碑越來越多,到此時,碑林中劍碑的數(shù)量,也大致清楚了。低級劍碑最多,有七余塊,中級劍碑次之,有三千余塊,高級的劍碑則有三百余塊,頂級劍碑最少,只有三十塊。
先參悟出碑林內(nèi)的所有劍法,再結(jié)合自己的劍法,最終創(chuàng)造出一門或者一招劍法,或許也能像這些劍碑一樣,立于此地。
自創(chuàng)劍法,說難其實不算難,說容易其實一點都不容易,但想要創(chuàng)造出讓萬劍碑林認(rèn)可的劍法,只能用非常困難兩個字來形容,哪怕是低級劍碑上的劍法,也是許多劍者窮其一生也無法創(chuàng)造出來的劍法。
對于真正的天才而,創(chuàng)造高深的劍法,所差的僅僅是時間和積累,當(dāng)積累足夠時,又得到一個契機(jī),便會水到渠成的創(chuàng)造出來。
程翎有天賦,有悟性,他所差的就是積累,因為他想要創(chuàng)造出更適合自己的劍法,而不是隨隨便便一種,因為每一次創(chuàng)造,都是在消耗自己的積累,消耗了,就必須補充,充實之后才能夠再創(chuàng)造。
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到最好。
低級劍碑上的劍法,參悟起來對程翎而,難度不大,輕易之間迅速的掌握,而程翎也沒有錯開,雖然有些劍法接近相似,但不同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劍法,就算是接近相似,也有著其差別之處,那差別之處,就是每一名驚才絕艷的劍修,對劍法的獨到見解。
其余進(jìn)入劍宗禁地的那些修士,依然不斷的被黑影劍衛(wèi)圍攻,依然不斷的激烈戰(zhàn)斗,不斷的斬殺,不斷的前進(jìn),那路,仿佛沒有盡頭。
他們震驚的發(fā)現(xiàn),黑影劍衛(wèi)無窮無盡,殺死一個又出現(xiàn)一個,而他們不斷戰(zhàn)斗,力量不斷的消耗,不得不使用丹藥來補充消耗的力量。
程翎沉浸在萬劍碑林的參悟中,沉浸在劍法的海洋,他就像是一塊巨大的干燥的海綿,瘋狂的吸收著水分,那水分,就是一門又一門的劍法,進(jìn)攻類的劍法,防御類的劍法,輔助類的劍法,修煉類的劍法一種種不一而足,不斷的拓展不斷的充實,完善程翎的劍法見識和積累。
如同一條魚兒,暢游在劍法的海洋之中,每一門劍法,都蘊含一絲道的味道。
刺、削、劈、斬、點、崩......
每一種基礎(chǔ)劍法的招式,都能夠演化出無數(shù)的劍法劍招。
第一千八百七十塊劍碑參悟完畢,程翎的雙眸,精芒閃閃,有一種深邃。
劍典中所記載的種種玄奧,隨著程翎的修煉和參悟,一點一滴被他給吸收。
不斷的參悟、不斷的吸收,直至最后一塊低階劍碑。
程翎并未馬上參悟中級劍碑,而是盤腿坐下,只感覺腦海之中,有無數(shù)的劍影,每一道劍影所代表的就是一塊劍碑上的劍法。
七千多道劍影,在腦海之中盤旋不休,充斥著,程翎集中心神集中意念,專注于劍影之上,仔細(xì)的感受。
一道又一道,這些劍影所代表的劍法,有些雷同,有些不一樣,程翎在整理,在理順,將雷同的劍法抽絲剝繭,取出精髓,再將之相融,成為一門更加完善的劍法,更全方位的劍法。
比如,兩招雷同的劍法,但有著細(xì)微的差別,這差別,或者是一招比較側(cè)重速度,一招比較側(cè)重力量,而將這兩招劍法的精髓抽離出來,相融為一劍,便能夠兼顧到力量與速度,更加的完善。
這個過程,比參悟低級劍碑更難上一些,但基于程翎自身的底蘊和能力,還是很快。
隨著時間的流逝,腦海之中的劍影或者兩兩融合,或者三三融合,或者更多的融合,三天過去,腦海中的劍影大大減少,從原先的七千多道,只剩下兩千多道。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