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軍手忙腳亂地忙著重整隊形以及指控和譴責(zé)土耳其人時,俄軍步兵占領(lǐng)了堤道高地上第一至第四號堡壘,將其中大炮的炮架摧毀之后,便丟棄了第四堡壘。
眼見已經(jīng)打開了通路,緬什科夫立刻命令雷若夫?qū)④姷尿T兵運動到這幾個堡壘后方的巴拉克拉瓦北部峽谷,朝著第九十三高地旅的防線發(fā)起了沖鋒。
此時此刻,決定英軍或者說聯(lián)軍命運的一刻降臨了。如果雷若夫能夠快速突破第九三十旅的防線,那么聯(lián)軍將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阻止俄軍突入巴拉克拉瓦,到時候聯(lián)軍的后勤補給肯定要完蛋。
但讓人想不通的是,明明英軍第九十三高地旅只構(gòu)筑了一條根本稱不上堅固的防線,但卻偏偏擋住了俄軍輕騎兵的沖鋒!
當時雷若夫的第一波次四個騎兵中隊約四百名騎兵開始沖鋒,從堤道高地直撲向高地旅。
坎貝爾命令自己手下的士兵排成兩排,組成了一道細長的防線,而不是步兵通常用來阻擋騎兵的方塊陣。旁觀的范妮.杜伯利對此十分不解也十分驚恐,他說:
“子彈開始飛舞,俄軍騎兵正從山坡上沖下來,越過峽谷直插入高地旅的陣地。??!情況緊急!面對迎面沖鋒的騎兵,那一條細長的防線如何能對抗這么多敵軍?敵人沖得這么急這么快,然而他們卻站在那里一動不動!”
不過坎貝爾之所以擺出這樣的陣型,原因在于他知道以自己手頭的兵力想要阻擋敵人非常困難,唯一的辦法就是依靠手頭的米涅步槍高射速高精準的優(yōu)勢,一條一線的防線雖然薄弱,但是卻可以最大限度的發(fā)揮火力,只要他能擋住俄軍騎兵的沖擊,很快援軍就會來支援。
俄軍騎兵越來越近,坎貝爾騎著戰(zhàn)馬沿著防線一邊奔跑一邊向士兵呼喊,他命令所有人都站穩(wěn)了要死就死在這里。
根據(jù)第九十三旅斯特林中?;貞洠X得坎貝爾在說這些話的時候并不是假的,看上去他確實打算死戰(zhàn)到底。
《泰晤士報》記者羅素也在高地上觀戰(zhàn),對他來說第九十三旅的防線看上去像一條鋼繩尖頭上的紅色斑紋。他看到身著紅衣的英軍士兵組成的防線紋絲不動俄軍騎兵倒開始猶豫。
這時候雙方的距離只剩下最后一千米,坎貝爾發(fā)出命令下令開火,英軍的第一輪齊射打響了。煙霧散去后第九十三旅的芒羅軍士看到俄軍還在繼續(xù)沖鋒,然后英軍立刻由第二排士兵頂上開啟了第二輪齊射。
這時俄軍開始出現(xiàn)混亂,轉(zhuǎn)換方向朝著英軍的側(cè)翼沖去。英軍的第三次齊射距離就更近了,擊中了正在轉(zhuǎn)向的俄軍騎兵側(cè)翼,迫使俄軍掉頭撤退。
雷若夫第一梯隊四個中隊的騎兵就這么被擊退,而他們本來可以改變歷史,但是信心不足的他們卻放走了這個機會,讓俄軍再也無法威脅巴拉克拉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