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沒想到花木蘭將身為洛陽百官之一的盧植給搶了回來,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次搶了一個大佬回來。
盧植不僅是統(tǒng)帥,還是東漢大儒,輩分比劉備、曹操、孫堅還高,后者在他面前仍要恭恭敬敬。與招募到的將領(lǐng)不同,他在《領(lǐng)主》世界東漢區(qū)是真正有影響力的名士,同時還是鎮(zhèn)壓黃巾軍起義的“漢末三杰”之一,與皇甫嵩、朱儁并列。
遇到曾經(jīng)的臨時上司,楚天趕緊令人為其賜座。
討好盧植,以盧植的名氣,楚天就算是不比袁紹四世三公的名聲,也可以獲得東漢士大夫階級的支持。
“也給各位大人賜座?!?
楚天見其他百官還噤若寒蟬,為了緩和氛圍,讓這群官員相信是自己好人,與董卓不一樣,于是向他們示好。
盧植見官員們平靜下來,于是耐心與楚天敘舊:“兩年前,廣宗縣戰(zhàn)場一別,當(dāng)時你還是一個義軍領(lǐng)主,現(xiàn)在你威震關(guān)東,又是伏波將軍、瑯琊相,我已有耳聞?!?
楚天恭敬道:“在先生面前,子謀還稍顯稚嫩。今董卓霍亂朝政,放火焚燒洛陽,天人共憤,因此響應(yīng)關(guān)東諸侯聯(lián)軍,討伐董賊?!?
“子謀為國為民,這是好事?!?
“我見先生以及諸位大人沒有去處,不如移駕夏城。夏城雖然算不上絕對的世外桃源,但從未被攻克,百姓安居樂業(yè),正好適合各位大人居住。在下雖然貧寒,卻也可以每個月給各位大人供給錢糧?!?
楚天試圖忽悠盧植和這群有名聲的文官前往夏城。
夏城可以養(yǎng)活二三十個吃干飯的文官,這群文官可以給夏城帶來一些無形的加成,擴(kuò)大瑯琊國的文化影響力,總體而,不算虧。
盧植表情黯然:“現(xiàn)如今朝綱大亂,天下難以安定,我打算返回涿縣隱居,從此不問世事?!?
盧植想要隱居?
楚天不愿放棄招攬一個統(tǒng)帥和大儒的機(jī)會,于是說道:“此差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天下大亂,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即使是一屠戶也應(yīng)當(dāng)戎馬從軍,平定天下,以換黎民一個泱泱治世,何況先生曾為北中郎將鎮(zhèn)壓黃巾。先生不感到慚愧嗎?”
“好一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
盧植被一個后生說教,而這個后生還字字珠璣,切中要害。
盧植本身是一個剛直的人,被楚天這么一刺激,即使有兩三分知道楚天的用意,卻還是愿意主動上鉤。
這是陽謀。
對付性格剛直而又沒有主公之人,楚天反而覺得容易。
忠、孝、義、名、利、色,人性莫過于如此。
盧植主動問道:“伏波將軍年輕有為,想必有豪情壯志,不知有何對策,可平定天下?”
楚天答道:“唯有以戈止武而已?!?
盧植沉思:“近日我思尋良久,也僅有此途……”
原來盧植也有主張動用武力平定天下的想法?
說起來也是,一個親自指揮鎮(zhèn)壓黃巾軍張角的中郎將,怎么會意識不到武力的重要性?
與同為儒家、被黃巾軍趕著跑的孔融不同,盧植可是將張角逼到廣宗城的軍事統(tǒng)帥。他不會侃侃而談,也不會輕視武力。
歷史上盧植一度出任袁紹的軍師,不過一年后盧植便去世。
楚天看時機(jī)差不多,提出招攬之意:“子謀不才,瑯琊國僅有五萬兵馬,在天下間不算什么,與董卓動輒幾十萬大軍更是無法相提并論,但子謀志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希望可以得到先生協(xié)助?!?
楚天公然招攬盧植,其他二三十個官員皆露出異色。
在他們看來,盧植如果效忠于楚天,那就是屈尊了。
盧植的輩分比楚天大兩輩,再加上驚人的影響力,要讓盧植在楚天一個瑯琊相手下當(dāng)官?
“請容許我好好想想。”
盧植顯然沒有考慮好是該隱居,還是出仕。這幾個月十常侍、袁紹、董卓走馬觀花般上臺,對盧植打擊很大。
“諸位大人這段時間可以好好思忖。董卓控制朝廷,如餓虎豺狼,各位前往長安,難逃一死,也無法治理朝政。若是想隱居,可考慮前往瑯琊國,在下絕不勉強(qiáng)。”
除了盧植,說實話,其他人楚天是看不上的。
如果可以讓他們遷徙到夏城,提升瑯琊國的影響力自然最好。如果他們不愿意,楚天也不想強(qiáng)留一群儒生,否則自己怕是會惡名遠(yuǎn)揚(yáng)。
“是了,夏城有一座‘杜甫草堂’,為文人墨客聚會之所在,想必諸位前往夏城一趟,會受益良多?!?
楚天設(shè)法用文人來吸引文人,讓更多文人聚集在杜甫草堂,擴(kuò)大杜甫草堂的影響力。
眾多文官面面相覷:“伏波將軍,我等均未聽聞杜甫草堂。”
“各位大人落難,又無處可去,不如前往夏城一趟,便可一見杜甫草堂是何物。盤纏伙食,均由我出?!?
楚天有辦法將他們忽悠到夏城,就有辦法將部分人留下來。
將所有人留在瑯琊國不現(xiàn)實,畢竟人各有志。
這群文官遭到亂兵洗劫,一貧如洗,朝廷又被董卓把持,前去長安說不定九死一生。
“伯喈,我有意前去瑯琊國一趟,你意下如何?”
盧植看向其中一個文官,似乎想要詢問他的意見。
楚天知道盧植稱呼的是對方的字。
伯喈,這不是蔡邕的字么?蔡邕,東漢時期文學(xué)家、書法家,精通音律,在東漢很有名望,也是蔡文姬的父親。
原來他也被花木蘭抓了過來……
蔡邕思忖,終于說道:“如果瑯琊相不嫌我們這些老家伙累贅,我等愿意前去夏城一觀?!?
盧植和蔡邕打算前去,很快其他文官也響應(yīng)。文人總是從眾的,當(dāng)有聲望的盧植和蔡邕點頭以后,其他人趨之若鶩。
這就是名聲的重要性。
楚天在東漢區(qū)也算是有名望。他的名望在玩家中最大,其次諸侯,再次世家。
如果不是他以前認(rèn)識盧植,盧植不見得會如此耐心與他交談。
搞定盧植、蔡邕等一批大儒,徐州的世家們估計也不敢看不起楚天。
這群文官最近擔(dān)驚受怕,于是楚天令人為他們準(zhǔn)備飯菜,好生招待。
各路諸侯駐扎在函谷關(guān)下,除了楚天,其他諸侯也搶到了一部分官員。
在諸侯眼中,人口、錢糧、戰(zhàn)馬、百官、天子,這些都是可以用來爭霸的資源。有些資源是有形的,而有些資源是無形的。
劉備的營地設(shè)在楚天的營地附近,當(dāng)他得知盧植在楚天營地里時,大吃一驚,立即前來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