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斷電話,辦公室里重歸寂靜。
黃文儒那難掩興奮的話語,似乎還在空氣中回蕩。
但劉清明的心思,已經飄向了下一步。
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是在一個地方大員的雄心壯志里,播下了一顆微不足道的種子。
這顆種子能否發(fā)芽,能否長成參天大樹,一切都還是未知數。
他一個發(fā)改委的小小干部,要去撬動國家的戰(zhàn)略布局。
這聽起來,無異于天方夜譚。
可身為重生者,若是什么都不做,他又如何甘心?
前世那種被扼住咽喉的切膚之痛,他還記得。
那種揮舞著天文數字的鈔票,卻只能買回別人淘汰技術的無奈,他還記得。
機會的窗口,就在當下。
2003年。
西方還沒有將華夏視為頭號勁敵。
牌桌上的規(guī)則,至少在表面上,大家還都愿意遵守。
這是唯一的機會。
他需要更多的同盟。
需要有足夠分量,能將這件事擺上決策者案頭的同盟。
一個名字,在他腦海中浮現。
丁奇。
他在發(fā)改委的同事,體改司的干部。
那個司,是個特殊的存在。
全稱是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
是真正能影響頂層設計的實權部門。
更重要的是,丁奇信他。
這份信任,是自打認識以來,在一件件事情中建立起來的,比什么都珍貴。
劉清明拿起桌上的座機,撥通了一個內部短號。
電話響了兩聲,被接起。
“喂,丁奇?!?
“老丁,是我,劉清明?!?
“你小子,還沒正式報到呢,怎么想起給我打電話了?”聽筒里傳來丁奇熟悉的調侃。
“中午有空嗎?我請客?!眲⑶迕鏖_門見山。
“哦?有白食吃?那必須有空啊,在哪?”
“我發(fā)你地址?!?
“好,中午見。”
放下電話,劉清明望向窗外,京城的天空有些灰蒙蒙的。
一如前路。
中午下班時間,劉清明驅車趕到地方。
飯館在發(fā)改委大院不遠處的一條胡同里,門臉不大,毫不起眼。
就是上次蘇浩帶他來吃的那家。
價格公道,味道正宗,是附近部委不少人的定點食堂。
劉清明到的時候,丁奇已經到了,正坐在他們常坐的那個角落位置上。
他手里拿著一份報紙,看得正入神。
“來挺早啊?!眲⑶迕骼_椅子坐下。
丁奇把報紙疊好,“你請客,我能不積極點嗎?”
兩人也不用看菜單。
“老板,一個紅燒肉,一個酸辣土豆絲,一個西紅柿炒蛋,再來個青菜湯。兩碗米飯?!眲⑶迕魇扉T熟路地朝著后廚喊。
下午還要上班,兩人都沒點酒。
“好嘞!”
出菜效率很高,不一會兒,幾樣家常菜就擺上了桌。
飯菜的香氣,在空氣中彌漫開來。
“你這個大忙人,不會無緣無故跑來請我?”丁奇夾了塊土豆絲,問道。
“當然了,你又不是我女朋友。”
“你可真出生,虧我還以為咱們之間有深厚的革命友誼,
“我對男的沒興趣?!?
“滾!”
兩人開了幾句玩笑?!罢f吧,什么事?”
丁奇一針見血,他知道劉清明絕不是平白無故請這頓飯。
劉清明放下筷子。
“有個想法,想找你合計合計。”
“什么方面的?”
“芯片制造。”
這四個字,讓丁奇夾菜的手頓了一下。
他把一塊紅燒肉放進嘴里,慢條斯理地嚼著,然后才看向劉清明。
“生產線?”
“對?!?
丁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我剛看到一份文件,積架公司和滬市政府簽訂了協(xié)議,要在當地建一座晶圓廠,發(fā)改委這邊已經通過了?!?
這正是劉清明想聽到的消息。
“什么規(guī)格?”
“八英寸晶圓,135納米制程?!倍∑鏈蚀_地說出了數字。
劉清明沉默了片刻。
135納米,在2003年,確實是能引進到內地的最先進工藝。
但他知道,此刻國際上,90納米已經量產,65納米的研發(fā)都已經開始了。
“如果我說,他們的生產工藝很快就會落后,你信嗎?”劉清明問。
丁奇對此毫不意外,只是苦笑了一下。
“信,他們不可能把最先進的制程放到國內?!?
“但這已經是我們國內最先進的了。”
丁奇緩緩點頭,“對,這就是現實?!?
飯桌上的氣氛,有些沉重。
這是一個圈內人都懂,卻又無力改變的現實。
“國內這方面的研究,基本都是騙經費的吧。”劉清明的話有些尖銳。
丁奇微微皺眉。
“不能這么說,研究肯定有成有敗,投入和產出成正比?!彼霓q護,自已都無法說服自已。
劉清明知道,自已戳到了痛處。
這不只是芯片行業(yè)的問題,而是這個時期國內科研領域的一個通病。
“現在,可能有一個機會,”劉清明話鋒一轉,“一個實現彎道超車的機會,我們有可能拼一把嗎?”
丁奇徹底放下了筷子。
他看著劉清明,神色莫辨。
“我自從認識你,就天天都睡不著覺。你小子,就沒個平穩(wěn)的時候?!?
劉清明淡淡一笑,“這是唯一的機會,一旦錯過,我們今后會很難受。被西方持續(xù)卡脖子,每年要花費大量的外匯買他們的高價產品,他再用賺我們的錢搞研發(fā),保持對我們的優(yōu)勢?!?
他的話不響,但份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