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李驍也沒有去阻止,這種空降干部就得多碰碰釘子才知道該怎么任事,吃點小虧沒壞處。他現(xiàn)在去說人家還不愿意聽不領(lǐng)情呢!
不過這倒是讓李驍基本上確定了一點——列昂尼德應(yīng)該不是專門針對他來的,所以人家希望多多交流,那就交流唄,只當交朋友了。
幾天之后,李驍就寫了一篇《蒸汽艦之我見》的文章遞給了列昂尼德,然后一門心思的開始搗鼓文化補習班,從教材到教程他是一個人全包了,這讓那些苦役兵是目瞪口呆。
只不過全副心思搞教育的李驍并不知道,圍繞著他這篇文章在海軍當中掀起了軒然大波,他莫名其妙地就被卷入了幾方勢力的亂斗之中……
圣彼得堡,大涅瓦街海軍部大樓。海軍大臣助理辦公室。
海軍大臣助理可不是一個打雜的職務(wù),這個職務(wù)在海軍當中算得上前幾位,一般都會由未來有望接任海軍大臣的高級將領(lǐng)擔任。
現(xiàn)在的海軍大臣助理正是康斯坦丁大公,這位剛剛二十歲的年輕大公被授予了海軍中將軍銜,擔任緬什科夫海軍上將的助理,其實吧就是尼古拉一世讓二兒子鍍鍍金漲漲經(jīng)驗為未來充當亞歷山大左右手做準備。
只不過雄心勃勃的康斯坦丁大公可不認為自己是來學習和鍍金的,一直想要干一番大事業(yè)的他剛剛上任就迫不及待地插手各項事務(wù),積極地散發(fā)自己的影響力,就跟個開屏的孔雀似的。
而這就讓已經(jīng)把持海軍部22年的緬什科夫非常不滿。對大內(nèi)總管太監(jiān)來說康斯坦丁大公不過是個走后門毫無經(jīng)驗的毛孩子,沒上過戰(zhàn)場沒打過仗,憑什么一上來就指手畫腳胡亂發(fā)號施令,這不是瞎搞么!
好像緬什科夫有點道理,康斯坦丁大公似乎有點越權(quán)了,但實際情況卻更加復雜。康斯坦丁大公固然是有錯,但緬什科夫其實問題更大!
因為緬什科夫其實對海軍一竅不通,這位大太監(jiān)其實是陸軍出身,然后半路出家又去混外交部,1824年就退出陸軍現(xiàn)役了。如果不是尼古拉一世意外登基,這個平庸的家伙只能找個閑差養(yǎng)老混日子。
但是作為尼古拉一世的好基友,緬什科夫被提拔到了海軍大臣的重任上,又一次半路出家當了海軍。所以他其實對海軍事務(wù)一點兒也不熟悉,更沒有出海指揮過哪怕一艘舢板。所以他拿經(jīng)驗說事,其實是五十步笑百步。
甚至,因為緬什科夫極度的平庸,只會抱殘守缺,嚴重地干擾了俄國海軍的現(xiàn)代進程。這個家伙依然活在1812年的風帆時代,拒絕接受蒸汽船舶以及一切現(xiàn)代化的技術(shù)。
這就導致俄國海軍跟英國、法國甚至跟普魯士、奧地利海軍比起來都顯得落后。根本就是一只古董海軍,也是能欺負欺負同樣更古董的土耳其海軍了。
而且緬什科夫還自我感覺特別良好,自詡保持了俄羅斯帝國海軍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認為自己的豐功偉績將青史留名。
可康斯坦丁大公不是老古董,不管是他真傾向于改革也好假裝改革也罷,他是真的看到了現(xiàn)代化的威力,主張海軍也必須緊跟時代潮流進行現(xiàn)代化改革。
于是乎海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助理就鬧翻了,一個極端保守一個積極改革,矛盾沖突不斷積攢,只差個火星就會爆發(fā),而李驍就正好提供了這顆火星……
_l